大龙车务6年间为数万车主提供北京车牌托管,租赁京牌,请拨打:13522101333(微信同步)
即将到来的7月1日,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国进口汽车关税税率最终调整后降至25%,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税率降至10%。至此,我国加入WTO时关于降低整车和零部件关税的承诺将履行完毕。五年前,“关税下降会让中国汽车工业遭受灭顶之灾”的国内外评论充斥在我们的耳畔,五年后,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自豪地说,中国汽车工业不仅完全顶住了冲击,而且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提升了产业竞争力!这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同时也在问,关税下降为什么未对国内汽车产业形成强烈冲击?国内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何以在开放的环境下得以迅速提升?
本土化、质量高的合资车型替代了消费者对进口车的需求
近五年来,国产汽车的产销量以几何级速度迅速增长,但进口车的销量却增长有限,每一次关税下降都有评论说是对进口车的巨大利好,但每一次都未见进口车商迎来销量的高潮。“我看中的是宝马这个品牌,国产宝马质量也不错,价格还比进口宝马低,为什么一定要买进口的?”在采访中,一位刚买了宝马530i的私企老板反问记者。的确,国际巨头都在国内有合资企业,其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有些产品价格甚至低于国外水平。消费者买进口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品牌和质量,既然这两个因素都具备了,为什么一定要买进口车?
国资委研究员徐东华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来有为对此表示认同,他们认为,近五年来,跨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与技术引进力度,不断扩大产能,加速零部件的本土化,使合资公司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基本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本川浩告诉记者:“中国国产车品种多、质量好,如果买车代步的话,国产车完全够用了。”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和特点使跨国公司作出个性化、大排量高档车不国产的战略选择
随着对中国消费者消费结构和特点的研究,跨国公司的产品战略也日渐清晰,将大众化的、中国消费者需求多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将个性化、大排量、成本一时之间降不下来的高档车型进口到中国。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说:“随着国产车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进口车的定位基本上是和国产车形成品种互补、错位经营,主要是进口那些高档车和个性化的车型。”本川浩也认为,只有那些对豪华轿车和个性化车型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才会购买进口车。
“我们的消费特点是,大部分消费者购车是为了代步。这种消费需求和购买力的集中释放也成为合资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的充分条件。”来有为强调。
多种因素影响进口车价其优势与国产车相比并不明显
影响进口车价的因素有到岸价、关税税率、消费税税率、增值税税率、许可证价格等。虽然关税下降了,许可证制度也取消了,但消费税率的提高和落地完税政策的实施也极大地影响了进口车价,仅落地完税一项就淘汰了很多实力不强的进口车商。
天津一个经销商说,关税降的那百分之几与上调的消费税率比起来微不足道,不能影响进口车的总体走势。
记者在上海采访时也曾问过欧宝的经销商,他说销量从未有过大起大落,一辆欧宝雅特怎么说都比国内同级别车贵近8万元钱,换成他也买国产车,除非对欧宝品牌情有独钟。
在开放的环境中产业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在加入WTO之初,人们最害怕的是尚很弱小的自主品牌连成长的机会都得不到就被进口车冲击得死于襁褓之中。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不仅活下来了,而且发展势头很好,不仅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还趟出了一条前景光明的出口之路。
虽然至今关于“市场换技术”对不对的争论仍在继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生产能力、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营销模式、售后服务管理等诸方面收获颇多,零部件企业整体供应能力得到提高,锻炼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也为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商务部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吴家煌指出,在加入WTO之前,我国严格限制进口,自主品牌汽车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结果是让少数的合资企业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赚了大钱。加入WTO以后,关税逐渐降低,就像慢慢撤掉了花朵上的“玻璃罩”,自主品牌企业在风雨中反倒锻炼了生存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壮。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慨叹“我们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商务部机电司副司长张骥也说“奇迹是在充分竞争中出现的”。显然,管理者和自主品牌企业对此都深有体会。
国内汽车业在开放环境中能力的提升抵消了关税下降对其的冲击,这令我们感到由衷的欣喜。虽然吴世煌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多哈谈判中,我国仍面临着要继续降低关税的压力,25%肯定也不是整车关税的最后底线,但我们已经不再害怕,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完全拥有了抗风险能力的基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