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车务6年间为数万车主提供北京车牌托管,租赁京牌,请拨打:13522101333(微信同步)
如何倒车入库 新手司机如何倒车入库
在我们讨论汽车漂移技术之前,一些粉丝说有些方法太笼统,新手不会理解,所以小编和一些小技巧,做个补充,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哦。
汽车漂移技巧 多年老司机整理的汽车漂移技巧
漂移前的准备
前面说过,漂移需要一辆后轮驱动的车,最好是大马力的,除此之外,漂移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准备。
上路前的准备
我们在上路练习前必须要注意什么呢?因为飘移动作对刹车、轮胎造成的负担很重,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检修。
▼ 检查机油及机油滤清器。需要更换的要及时更换(其它润滑油也一样)。
▼ 检查冷却水,要确认水是加满的。
▼ 刹车油可更换成DOT4,这样在激烈操驾下不易造成刹车失效,而在正式上路前应放空空气,以免气阻影响刹车。
▼ 检查后轮,并带上备胎。因为有时会发生着地后轮飞皮的情况。
▼ 检查散热器,液量和水温都要检查。
充分热身
热身包括自身的热身和刹车、轮胎以及方向的热身。漂移前一定要全面热身,没有充分进行热身就玩飘移简直跟自杀没两样!
热身时要顺便观察路面状况,如是否有水、油等,要确认水温、油温、油压都正常才行。
先让轮胎等“热热身”,并熟记要飘移路面的弯道及路况。
如果刚换上新的刹车部件,尤其要注意先磨合一下(如新刹车皮要开胶),否则将影响刹车系统的正常发挥。
注意感觉刹车与油门的大致情况,然后再练习进挡,做好“赛前”的热身。
如果是普通的街道用轮胎,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兜2-3圈充分热身,不能直接一踩油门就走,特别是后胎较难加热(弄暖)的前驱车。
在进入飘移状态时千万不能全速行驶,应该打开警示灯!
切线与刹车技术的掌握
在充分预热后车子可以开足马力“冲”了,同时在后视镜中留意周围的车辆情况,初学者不要跑的太快,与别人争快慢,记住安全第一。
在弯道高速飞奔会让人有一种恐惧感,横向转90度弯、转U形弯都是不可思议的事,这不是游戏,所以驾驶时尽量挑选路面平整、弯度空间大的道路,这样在驾驶时只要用眼就能很快看清飘忽不定的线路。
拐过车身时让发动机空转,在接近下一弯道时一直踩刹车,朝一直线将车子靠近外弯道时进入。这时候一定要记住弯角大概的位置距离等。在条件成熟并经过好几圈的尝试后,你觉得你可以镇定自若地驾驶后,就可以挑战飘移侧滑了。
漂移流程详解
我们知道漂移产生的条件是让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即可产生漂移。
那我们要怎么让后轮失去抓地力和让前轮保持抓地力呢?
让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1,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让前轮保持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车辆甩尾
产生飘移的方法一共有5种,我昨天有一一说明。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2. 转弯中拉手刹
3. 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4. 转弯中猛踩刹车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1,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
而能不能最终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
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等这些因素都越容易造成甩尾。
甩尾控制
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
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之一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
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
车分为前驱、后驱、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所以前驱车的后轮是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的。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
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如何调整车身姿势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方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最大漂移角度
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最大漂移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产生时。
后驱车
对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
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前驱车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四驱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
漂移出弯
出弯就代表我们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后驱车:
我们主要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不过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车的重量分配、驱动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对于前驱车:
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
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通常是必要的,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也很有效。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中途、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其他补充
掉头
这种驾驶方式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在空旷的场地练习,并且练习前确定好车辆的手刹是否有效,并关闭掉车辆的电子稳定程序和牵引力控制系统。
1 、向前行驶180度调头
以向左调头为列,如果想向左掉头,所有的方向盘操作反向就可以了。
首先控制车速在60公里左右,左手握住方向盘9点钟位置,档位放到空挡,右手握住手刹车并按下手刹释放按钮,先向右侧快速转动1/4圈方向盘,以增加回转惯性。
接着猛向左转动方向盘同时勒紧手刹,这样车尾就会旋转起来。当车头转过90°时,开始逐渐回方向盘。当车头转过180°时,回正方向盘的同时放开手刹。一次向前的180°的调头就完成了。
2、倒车时180°调头
这种调头方式操作上要简单一些,不需要配合手刹。倒车使车辆具有一定的速度,推入空挡,然后猛向一侧打方向。当车头转过90°时开始逐渐回方向。当车头转过180°后回正方向。
3、向前行驶时360°调头
这种特技驾驶需要的初始速度要达到80公里左右。初期动作和向前180°调头一样,都是猛打方向的同时勒手刹。当车头转过90°时快速回转方向至另一侧。这样车辆就能完成360°调头了。
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慢慢的适应过程,并不断练习。而真实的漂移不是电影或者漫画,如果你一个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失误甚至事故。
因此,在玩漂移游戏之前,必须先弄清楚理论知识,并为所有事情做好准备,最好能够与有经验的年长者进行咨询,并让他们在比赛时坐在汽车前,然后慢慢地磨练技巧。
新手上路驾驶技巧 新手上路开车技巧和注意事项
评论